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广泛运用,提高了建设效率和工程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商品混凝土和砂浆企业数量发展过快,市场竞争加剧,市场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影响了商品混凝土和砂浆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目前我市拥有商混搅拌站8家,产能达574万m3/年,产能已严重过剩。
自规建住发〔2012〕118号
自贡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关于加强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市场管理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广泛运用,提高了建设效率和工程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商品混凝土和砂浆企业数量发展过快,市场竞争加剧,市场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影响了商品混凝土和砂浆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目前我市拥有商混搅拌站8家,产能达574万m3/年,产能已严重过剩。因此,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四川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市政府关于贯彻〈四川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意见》、《自贡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的管理,规范散装水泥市场,强化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质量监督,建立行业的诚信管理体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生产企业的准入管理
(一)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必须在获得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资质后方可进行生产、经营。对未取得资质擅自进行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销售的企业,一经发现,将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予以处理。为保证农村建房、乡村公路等建设质量,各建设、施工单位不得自建小型搅拌站,其所需混凝土应由有资质的商混企业供应。对使用未取得资质企业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建设或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除一并进行处罚外,对该项目将不予竣工验收。
(二)对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建站设立预审环节。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对混凝土和砂浆企业建站进行预审,提出是否准许建站的意见,作为申请资质的依据。企业建站选址要符合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符合我市散装水泥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各区、县招商引资不得再引进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项目。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的资质审批。企业通过建站预审后,方可办理其它相关手续,最后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强化行业的市场管理
(一)加强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行业自律管理。由市散装水泥协会牵头制定本行业自律公约,以行业自律公约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质量稳定提高。
(二)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会同市散装水泥协会开展对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根据自规建住[2011]195号文的要求,市散装水泥协会将会同相关部门对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除做为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外,还将向社会进行公布。对于有政府资金、财政资金、政府贷款和其他方式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当从获得相关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中择优确定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供应企业。
(三)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供应原则上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供应商。对于大型工程或工期要求较紧的项目可以由多个企业供应混凝土和砂浆,但单幢建筑和同方向桥梁匝道的梁柱结构工程等使用的混凝土和砂浆必须由一家预拌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供应。
(四)加强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由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牵头,建管、质监、城建监察、市散协等部门参加,每年开展一次商品混凝土市场的综合检查活动,对预拌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水平、市场信用和混凝土、砂浆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规范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市场秩序。
(五)加强对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的资质动态管理。建立预拌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的质量和市场方面的优良和不良业绩记录,纳入企业的信用档案,作为企业年检和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存在严重质量和诚信问题的企业依法降低或撤销资质。
三、强化行业的服务管理
(一)强化责任意识。商品混凝土质量关系到搅拌站的存亡,作为商混生产企业,必须要有强烈的质量责任感,严把质量关,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身负责。商品生产企业要把责任落到实处,提高服务的意识和主动性,为施工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服务的质量,才能发展壮大企业。
(二)主动服务。商混生产企业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施工单位情况,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在供应混凝土前做好可能发生事情的预测;在施工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时,帮助完成其中与混凝土有关的内容,提出合理的混凝土技术指标、浇筑方案、拆模时间、养护措施等。
(三)创新服务。商混生产企业要延伸服务,把现场服务作为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针对具体情况的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派驻技术人员到现场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使各种方案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二O一二年七月八日